阅读历史

第 1 节 日本「近卫声明」背后的军政博弈

作品:二战秘闻录:侵略、阴谋与真相| 作者:声工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5-10| 下载:声工厂TXT下载

1937年6月4日,近卫文麿受命组阁,成立第一届近卫内阁。相比之前内阁首相由年长者担任的惯例,近卫组阁时仅46岁,算是相当年轻,媒体将这届内阁称为「青年内阁」、「明朗内阁」,大多国民对之报以希望,不仅因为年龄,更是因为近卫文麿本人具有极高的声望。近卫文麿出身华族,为镰仓时代以来形成的五摄家之一——近卫氏第30代当主。近卫组阁后,媒体甚至将他比作他的祖先,在战国时期大放异彩的近卫前久。当年近卫前久19岁就当上关白,算是这个家族精英中的精英,近卫文麿也因在历任首相中年纪较小而被称为「青年宰相」。很多人都期待近卫内阁能够打破当时日本低迷、沉闷与不景气的现状。他们没想到的是,不久后这届内阁将与军部一起,将整个日本绑上战车。

二战期间,近卫文麿曾三次组阁,第一次1937年至1939;第二次1940至1941;第三次为1941年7月至10月;可以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东亚局势,都与其关系重大。尤其在第一次组阁期间各种政策颇为诡诈。如中日爆发全面战争,但为何是不宣而战?再例如1938年,近卫内阁先后三次发表「声明」,又欲意何为?这些问题若单从中方战和角度来判断,结论很容易一叶障目,唯有将其放在整个东亚乃至世界的大棋局中,方能拨开这层层诡谲的风云,一探究竟。

战争是否不可避免?

按照今天的定义,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全面抗战。而对二战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日宣战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后,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宣战之前的抗战算什么?

谈宣战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中日两国的全面战争爆发是否是必然?回溯1936年,世界危机无处不在。纳粹德国已崛起,德军于3月进驻《凡尔赛和约》《洛迦诺公约》中规定为非军事区的莱茵河左岸地带,欧洲局势骤然紧张,一战以来构建的凡尔赛体系濒临崩溃。东方同样不太平,2月26日,日本东京发生二二六事件,受此事件影响,军部中的皇道派被肃清、宇垣派受压制,统制派一家独大,打破了此前军部三足鼎立之局面,而统制派对华最核心的政策是「中国一击论」,这一变故对中国影响极大。自1936年至1937年上半年,中日两国都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关东军扶持的伪蒙军甚至与中方直接爆发武装冲突。中国方面,排日运动高涨,尤其在西安事变后,内战基本中止,民族矛盾(主要是中日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方抗战的态度日趋明朗,但日本方面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要与中国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呢?答案是否定的。

此时的日本已是军部当国的时代,然而日本军部并非铁板一块。尽管二二六事件后,统制派独揽大权,但在对华政策上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当初九一八事变的主谋之一,已升任第一部(作战部)部长的石原莞尔到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