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 节 贵妃出浴的盛唐气象

今天的话题是贵妃出浴的盛唐气象, 唐玄宗与杨贵妃是我们都熟悉的历史人物,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滞」这两句则让贵妃出浴成了传统文化中最著名的形象之一,不过因为诗歌题材的限制,诗人没有交代华清出浴的前因后果,所以可能很多读者不太明白这件事的具体背景。

华清池意思是指华清宫内的温泉浴池,而华清宫则是修筑在骊山的富丽行宫。每年一入阴历十月,唐玄宗就会率着杨贵妃等人转移到骊山的这一处行宫,待第二年开春天气转暖才重回长安,大家如果对清代有兴趣,就会知道清代皇帝后妃每年都到圆明园避暑,快入冬时才会回到紫禁城过冬,慈禧太后时则是改到颐和园渡过夏天,唐玄宗正好相反,春夏秋三季在长安的皇宫中生活,但到骊山华清宫过冬。大概是因为华清宫这里地处温泉,在冬天比其他地方更为温暖,当然可以洗温泉浴是最重要的原因,随着天子与贵妃,固然要有一大群工人也来到这里,另外,王宫外戚文武百官当中的受宠分子都会蒙恩陪驾,由于是一个精简化的小朝廷被整个挪来,这么多的人都要在骊山过冬,于是乎当时的显要人物在华清宫的脚下纷纷建起了各自的别馆,这时的山路一带雕阁相望华宇连绵与山上的皇家公园一同章要着盛唐的壮阔与浮华。

《明皇杂录》、唐人郑嵎《津阳门诗》等作品中都有关于华清宫内浴池具体形制的描述。尤为重要的是,直到北宋的时候,华清宫昔日重要建筑的残基依然约略留存,相关记录保留在宋人钱易《南部新书》中,这实在是珍贵异常的资料。据《南部新书》记录在华清宫的宫垣之内,共有八九处温泉眼,唐玄宗与杨贵妃各自占用位于最高处的两个泉眼,在其上筑就为这二人独享的浴殿,唐玄宗的专用浴殿称为「御汤」,其内的浴池长宽均达数丈之广,杨贵妃的浴殿位于晕的西北侧,在面积上比御汤稍小——明曰「妃子汤」,也成「莲华汤」。

这两所至尊级别的浴殿在装饰风格上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洁白」,浴池的内外全部莹澈如玉的白石铺砌,池的四周为一圈白石铺成的平台,每一边都设有白石的台阶,一级级逐渐降入池水。这样唐玄宗和杨贵妃入浴的时候就可以带着随侍宫人顺着台阶从容走到池内。池面上横架着浮雕精美的当然是为放置物品而设的。浴池的内里更是玉一般的白石壁,玉一般的白石底,镌满鱼龙花鸟的浮雕纹饰,千变万化,难以名状,一旦池水漾动,满池的鱼纹花影也随着水波轻轻动荡,像是有了生命,正在水底潜游。池内的喷水设备极富美感:御汤的池中部,立有两根白石柱,每根柱的顶部托起一只雕成莲花形的白石盆,热泉不断从盆中心涌出,再由莲瓣似的盆缘泄下,为浴池提供着地温热水。

莲花汤的出水方法与御汤不同,乃是设在浴池的一侧,由四支莲花型石盆形成出水口,其中两只用白石做成,两只用红石做成,这一红一白相间的四支莲盆嵌入在白石的池底上,也就是说,石盆的边缘与池的底面齐平,因此在妃子汤,热泉水是从池底不断涌出,在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