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6 节 攻心为上,凝聚人心事半功倍

大家好,今天继续和大家一起向康熙大帝借智慧。这次讲的是攻心为上,用小事感化大汉民族。

传统的管理方式重在传达信息,以命令指挥为主。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就是管理者很主动,而被管理者很被动,接受起来这不是自愿的,是差强人意。我们现代人就有变化了,我们现代人主张攻心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就注重情感,打感情牌,以理解至上,以认同为主。因为人们的心态改变了,行为才能改变,行为改变了,习惯才能改变。康熙是千古一帝管理国家的高手,康熙的人生智慧当中攻心之法尤为值得我们研究。古人说带兵打仗是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之策,这是作战的最高境界。康熙要做的事比行军打仗可难多了,他要想办法赢得天下人的心。因为康熙当皇上的时候普天下的汉人都被他的前辈给得罪光了,那个时候的汉人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因为「心痛」。因为康熙之前的民族政策基本上沿袭了多尔衮的高压政策,多尔衮时期对待汉人,曾经有过令人心痛的两大事件,「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顺治二年,清兵在多铎的带领下分兵两路直达扬州屠掠杀戮,十日不封刀。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起来的人之外都被杀死,几乎是全城遭到屠戮。一个和尚后来收敛的尸骨、尸体就达到了80万具,这不是血海深仇吗?

我们再看第二个事件叫做「嘉定三屠」。这个清军攻破嘉定以后,三次对城中平民百姓进行屠杀,主要是清军颁布剃发令的时候,嘉定百姓拒不服从。有个乡绅叫侯峒的带领着嘉定老百姓反抗清朝统治,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带兵五千攻打嘉定城,攻破之后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有自尽的,投井的,投河的,断肢的,被砍死和自杀的到处都是,骨肉狼藉,妇女们还有被惨遭强奸的。从这种境遇让人们感到非常非常的恐怖,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三万多人遭到杀害。第二次屠城是在第一次大屠杀之后的三四天侥幸逃生的幸存者们溜回了城里,共两千多人反抗清朝的这种野蛮统治。李成栋又领着军士杀入城里,这次是更加凶残,人们在睡梦之中就被杀了,积尸成丘,到处都是尸体,然后放火烧尸。这就是康熙帝之前的满、汉关系,汉人的心能不被伤透吗?稍有不慎满、汉关系的火药桶就会爆炸。

康熙帝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如何修复满、汉关系?如何人多满族人好几辈的汉人安心当自己的臣民?天下人在拭目以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康熙采用的就是攻心为上的办法。他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从而打动汉人的心。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先跨越感情这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在赢取人心的问题上不能命令,更不能急于求成,要润物无声,用耐心和真心慢慢渗透。正如白居易曾写过的两句诗「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今虽非古,情同此理。」那么康熙大帝究竟是如何推心置腹,修复满、汉关系的呢?

人,是一个企业里面最大的财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