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 节 我们跟康熙帝学什么

大家好,我是李寅。在开讲之前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雍正二年五月初四日清明节,这一天雍正皇帝按照中国传统的礼仪,带领着文武百官、王公大臣来到了河北遵化清东陵。干什么来了呢?

他到景陵来进行祭祖,这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是雍正皇帝却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跪着爬上这个宝鼎就是大坟头啊,然后再跪着下来。关键是往返26次,坚硬的宝鼎划破了他的膝盖,所以鲜血染红了宝鼎。大家很奇怪,究竟是谁让雍正皇帝这么诚心?这么五体投地呢?这就是他的父亲康熙大帝,千年一帝。说这个「大」字啊,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帝王的尊敬。那么「千年」又说明这个皇帝的出类拔萃。所以你看,又受人尊敬,又出类拔萃,那雍正皇帝自然要这么谦诚啊。康熙皇帝我们称之为「千年一帝,康熙大帝」。他的智慧我们要向他学习,你就会有智慧。那么关于智慧这个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说智慧是一种财富,那么还有说智慧是一种经验,那么智慧有人理解它更是一种境界。大家还有一个疑问啊,说这个智慧人人都有。我们中国古代有400多位帝王,那清朝也要有12位帝王,干嘛偏偏要向康熙皇帝借智慧呢?我们听听大家是怎样评价康熙帝的。曾国藩这个大儒我们知道,那是个圣人。他说「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于康熙。」有人最佩服康熙,说康熙牛。有个叫白晋的人,他是一个法国17世纪的传教士,和康熙是同世代的人。

他对康熙的评价很到位。他说康熙帝具备天下所有人的优点,在全世界的君主中康熙帝应列为第一等的英主。东瀛日本人评价康熙说他是「上国圣人」,是个圣人。那么朝鲜人更认为康熙「千古英杰也」。当今人更认为康熙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和文学家,所以我们说康熙是一面镜子,是一个成功的人。我们不向他学习,还向谁学呢?

李寅老师认为,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崇尚古人才是智慧的起点。探讨康熙帝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用人,如何披荆斩棘、纵横捭阖,从而打出一个太平盛世呢。这些都足以为我们的人生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康熙有康熙的天下,而我们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天下。我们成不了康熙,但一定能从康熙帝的成功当中有所启发。对帝王的评定标准有一句话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康熙大帝在69年的人生历程当中是怎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呢?李寅老师认为,我们首先要跟康熙帝学习的就是他勤奋学习的学霸精神。

康熙是学霸怎么来的?说他作为一个天子,作为一个帝王,一个皇帝那么忙,又管理全国的事,怎么成为学霸的呢?难道他是个天才吗?我们不相信生而知之,我们不相信天才,我们相信学而知之。康熙一定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加辛苦的努力。有这么一种说法啊,说这人分四类。一是既智慧又勤奋的人;二是不太智慧但勤奋的人;三是只智慧不勤奋的人;四是不智慧也不勤奋的人。这里面第一类是既智慧又勤奋,那是圣人。第二类呢那是贤人。第四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