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84 章 携酒上青天28

作品:夫郎家的小相公| 作者:梨子甜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4-04| 下载:梨子甜甜TXT下载

准备。

若是有那房屋压塌的就去衙门置办的灾情所避难, 等到天气暖和了, 再由灾情所各灾民相互帮忙重新搭建房屋,若是有那实在买不起炭的,衙门都会挨家挨户地上门送炭。

当然送的都是一些仿银炭残次品,说是残次品其实就是一些卖相不好的仿银炭碎炭。

可这对于连炭都用不起的人家来说,能够有这些碎炭用,都足以让他们对朝廷感恩戴德了。

当然,也有那种怠政懒政,不想管百姓的衙门在,毕竟,以前官府没有这些举措的时候,百姓们不也是活得好好吗?

大冬天的,他们窝在县衙里烤火,不香吗?非要给自己找事做。

架不住他们以前的吏部尚书下去了,现在新上位的吏部尚书沈绍延,不是别人,正是皇后沈知鸢的舅舅,沈温年的叔叔。

许怀谦不在朝堂上,昌盛帝新扶了一支完全忠于他的队伍起来。

他想要缙朝快点休养生息完成,吏部这一条线就得完全掌管在他手里,交给沈家这一支野心勃勃想要在朝堂站稳脚跟的人去做,再合适不过了。

有了霁西官场的前车之鉴,沈延绍这个新任吏部尚书一上位,便大刀阔斧地改革了吏部。

他规定,吏部上下官员,特别是地方官,必须三月做一次述职报告,将各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汇总,最后再从里面挑出优异者升职,若是一连几月都是最差一等,就要面临贬谪罢免的可能。

“沈大人,”在朝堂上,沈温年也不能叫沈延绍这个亲叔叔,叔叔,“光让他们动起来还不够,必须还得给他们头上悬把刀才行。”

述职报告这种东西,时间一长,很容易做假,有霁西的前车之鉴在,地方官员很容易沆瀣一气,想让地方官员真正地行动起来,光有升职罢免这些还不够,还得有让他们有必须去做的理由。

比如,不做就会名声扫地之类的。

因为霁西三百多名官员官商勾结,拐卖女童、哥儿的事,使得天下百姓震动,现如今正是百姓对各方官员不信任的时候,沈延绍一在朝堂上提出他的想法,沈温年就帮他补充道。

“趁现在百姓对地方官不信任的时候,”沈温年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不如让都察院在各承宣布政使司的监察御史,在各州府县设检举台,如若有那不办实事的地方官员,百姓便可去检录台检举,由监察御史辨别真伪,再和吏部的述职报告两相一对,便可看出这位官员的德行来了。”

沈温年此举,一举两得,既帮吏部完善了官员的考核,又提高了都察院的权利。

吏部与都察院都没有意见。

就这样,各地方官员因霁西的官员,不仅自己多了许多活,头上还莫名其妙地悬了把刀。

再像以前对百姓不闻不问是不行了的,因为有《大晋旬报》的存在,朝廷的每一项举措,百姓都能够知道。

没法子隐瞒。

为了不被这些百姓检举,各州府的地方官员,再怠政懒政,面子功夫还是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