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三十二章:朱元璋灵机一动

作品: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作者:执笔见春秋|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3-05-02| 下载:执笔见春秋TXT下载

这些灾民没有了田地, 唯一能想到的活命办法, 就是逃荒。

一般来说,灾民们逃荒的方向,就是京师。

从河南出发,到南京京师,直线距离约莫上千里地。

古代的道路,显然不是那般好走,弯弯曲曲,灾民们只能用步行赶路。

可没有资格使用驿站。

普通百姓的脚程,一天大约在三四十里地的时候。

这些逃荒的灾民,饿着肚子赶路,偶尔还要乞讨,自然更慢。

自水灾出现,饥荒爆发后,最快的第一批灾民,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终于抵达京师附近。

而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显然要想办法解决这饥荒问题。

这第一批到来后,后面自然还有大批的灾民。

其中的难题就在于,哪怕朱元璋是皇帝,也不可能天天养着,必须要让他们回去。

水灾治理好了后,还是要他们继续种田才行。

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把灾民稳住。

而据各地奏疏上的消息,这次灾民的总数目,约莫有二十万之多。

二十万灾民是什么概念。

整个大明目前的常备军力,也就是百万出头,这灾民的数量,直接就达到了整个大明军力的五分之一。

当然,若是不管不顾,二十万灾民真正能够抵达的京师的,恐怕一半都没有。

朱元璋曾经也是流民,对此深有感受。

自元朝开始,小冰川时期到来,各种灾乱繁多。

朱元璋也颁布了一套有效的处理灾情的方式。

首先是报灾,堪灾。

受到灾情的地区,地方官员首先进行汇报,让朝廷对受灾人数和情况,有个大概的估算。

第一肯定免除田租,当地先进行一番赈灾。

然后就是灾民转移,调粮以平抑灾区粮价上涨。

灾民的流动,也是在官府的管控之下,在这个路程中,逐渐的进行分流。

其中每天都会给一定的口食。

真要一点东西都不吃,别说上千里地了,上百里地都没几个能坚持下来的。

然后就是抚恤安置,比如赐葬,赐地等等一些列措施。

那种数千上万人四处流浪的场景,一般是很难见到的,只会在朝代末期才有。

这等情况一出现,立马就是冲击官府,揭竿起义,直接造反了。

大灾荒的出现,各地官府能够接收的灾民也是很有限。

一般来说对于这些拖家带口的灾民,当地官府收纳之后,就会用以工代赈的形式,进行本地安置。

等灾情完全过去后,官府就会给予盘缠,遣送回户籍所在。

早膳吃完后。

朱元璋便直接开口问道:“都说说,关于这次的灾民们,该如何安置。”

“现在秋收未到,各地粮库的粮食也不多,随着灾情的扩大,现在的粮价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