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六一六章 权利架构

作品:我成了仁宗之子|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2-26| 下载:布袋外的麦芒TXT下载

面,赵曦并没有过多掺合,他也管不过来,只能是依靠内阁和议政去确定。

这里面肯定少不了有猫腻,也不可能公平……没办法的事。这样也有一个好处,能完全的落实朝廷的各项政策,也能一定程度上确保朝廷政策的执行力,并保持权利架构的相对稳定。

这也是算是朝臣深度领会三级决策制的具体表现。

议政,也就是国朝真正的权利阶层,赵曦是按后世顶层委员会的模式拟定的。

国朝的京东、京西、京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熙河等十七路。除重要军州进入议政席位者,其他的路一级的主官全数获得议政席位。

并且,路一级驻军的主官同样为议政,文佐官也进入议政。

但是,在府一级进入议政的问题上,却没有将所有路的治所所在地全数进入议政,而是确定了相对重要的州府主官成为议政。

比如开封府、京兆府、真定府、秦州府、太原府等。

在朝廷官阶地位上,彻底将路、府以及州的主官有了区别。

原来国朝的体制,州府同级不说,路一级并不是一级行政区划,也不是一级朝廷衙门,是承担监察和协调职能的设定,但在事实上却承担了一级政府的职能。

这一次官制改革,算是对路一级正名。

原来的官制,一般路一级主官多数会兼任治所所在府衙的府尊,并且还主一路兵事。

而在新的官制中,明确了路高于府,并且取消了文臣主兵事的职能。

对于路一级,赵曦是按后世省级行政区划去设定的。只是考虑到约定俗成和惯例,并没有重新去划分界线,依然按照原来国朝遵行的界域。

从地方官这一块,基本上就形成了议政席位武将占据三成的效果。

路一级主官、一路驻军的主官,一路驻军的文佐官,各出一人议政。

在朝廷衙门这一块,六部九卿主副官,贡院、讲武堂、工坊城、市易寺、国营寺等新设机构的主副官等也进入议政。

就造成了文武比例上的差距,达不到武将占据三成议政的总标准。

于是,赵曦经过与内阁商议,将原本太祖解除兵权后,给予特殊待遇的勋贵家族,一并纳入了议政行列。

取缔了太祖优待勋贵家族的传承待遇,同时放宽了勋贵晋升高位执掌兵权的限制。

其实这一点根本就不用担心。能晋升高位的,从来没有断过。比如高家,比如曹家,比如石家。

至于那些真正躺在功劳薄上混吃等死的勋贵,赵曦没准备继续养着他们。连宗亲都变成了国民待遇,连皇子都容许历练考举了,他们又怎能例外?

这一点上,内阁达成一致很痛快…~对于勋贵的厌烦,估计文臣早不耐了。

内阁成员的确定,除了吕嘉问很幼稚的一次弹章,让王安石很没面子以外,再没出现任何意外。

主要是,对于官制改革后,处于三级决策制顶端内阁成员权利有多大,臣工们还是想再看看。

不管怎样,这一次大动干戈的大变革,算是顺利的实行了。

总算是把心中的权利架构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