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5章 训练计划

作品:亮剑之军工系统| 作者:远征士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9-25| 下载:远征士兵TXT下载

路甚至扫雷清障……这要是没有坦克的掩护基本就跟找死差不多。

彼得罗耶夫斯基看着王学新递给他的训练计划书, 就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彼得罗耶夫斯基是个老兵, 他看得出来这些训练是有必要的。

事实上,这训练比毛熊严密多了,此时国内的坦克部队几乎就只有一句话:别废话,开上去朝敌人开炮!

因此,看着这份计划时彼得罗耶夫斯基有些意外,他很难想像在这遥远的东方,这些从未使用过坦克的华夏人会知道这些。

安德罗维奇对这些并不意外,因为身为老兵的他们以前也是这么弄的,只不过与千湖之国的战争后进行战术改革就不这么弄了。

确切的说不是不这么弄,而是侦察、清障等全都交给步兵完成,坦克兵不需要考虑这些。

最后,王学新再给每个坦克连配上一辆汽车三驾马车,这样一来就将其转化为机械化部队。

不过说是机械化部队有些差强人意。

因为机械化部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行军速度快,T26最高时速30公里,平时只能跑到20左右……这速度称机械化有些勉强。

这也是王学新给配的马车而不是辆汽车的原因。

从鬼子那缴的汽车还是有的,每个坦克连配三辆也只需要15辆,从别的部队调一调还配得起。

问题是受限于T26的速度,二是坦克加汽车队伍过于冗长担心遭到鬼子轰炸。

这速度马车带着步兵跟随就差不多了,而且在路况不好的地方马车更容易躲藏。

汽车就用于来回运输兵力及物资,两不耽误。

接着就是T34的训练计划……

王学新直接给每辆坦克配上三辆挎子。

“为什么是乌拉尔?”安德罗维奇好奇的问。

所谓的“乌拉尔”就是毛子对挎子的称呼……此时的毛熊是计划经济,这种军用边三轮由全由乌拉尔摩托车厂生产,再加上摩托发动的马达声与“乌拉尔”的发音很相似,于是毛子就给这玩意取了“乌拉尔”的外号。

老翻当然知道“乌拉尔”是什么意思,翻给王学新时就是“挎子”。

“因为我们需要速度,上尉同志!”王学新回答:“否则,你以为还有什么能跟得上T34?”

“汽车不行吗?”安德罗维奇问:“一辆汽车可以装一个排,一个坦克连只需要三辆汽车。可是用‘乌拉尔’……你们至少需要三十辆!”

王学新想也没想就回答:“因为我需要战士们跟着T34一起游击作战,你认为汽车合适吗?”

安德罗维奇愣住了,汽车的确不太合适。

一辆汽车拉一个排,就意味着它上下车速度慢且人员过于集中,再加上车身高大目标明显,敌人只需要一发炮弹或是一梭子弹就能让汽车后舱的步兵死伤惨重。

反之,“乌拉尔”三人一辆车,这不仅人员分散还可以在边斗上架起机枪在行进中为坦克提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