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84章 议和

作品:逍遥侯| 作者:大司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11-18| 下载:大司空TXT下载

丹人败了,而且,真的败得很惨!

杨烈有心将战线,继续推进到南京道的腹地,李中易却频频摇头,淡淡的说:“须知,功高震主,绝非人臣自保之道。”

“名帅和名臣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不仅仅从军事上看问题。”李中易悠闲的坐在润州公主府内,十分有耐心的教导杨烈,要懂政治!

杨烈尽管很有些不甘心,却也知道,北进的功业,几乎到此为止了,接下来,两国注定要议和。

果然,半月后,大周和契丹议和的结果,随着天使的到来,传到了润州城内。

大周,因为人主重病缠身,无心和契丹人继续恋战,有心议和。

契丹,因为李中易已经彻底的打通了进军南京道的门户,陷入到两线作战的窘境。而且,契丹国内的分裂势力比较强大,难以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也有迫切议和的心思。

大周和契丹,彼此之间都有议和的诚意,所以,缔约的时间,来得很快。

柴荣发来的诏书,异常简单,主题便是尽快撤军。

如果是平日里,李中易肯定要在南京道内,搅起一番风雨,才会罢手。

如今,柴荣已经卧病在床,李中易哪敢不知轻重?于是,李中易断然下令,全军撤退,回返大周。

虽然有些遗憾,但是,此次北进契丹腹地,李中易可谓是大获丰收,赚得钵满盆满。

首先,俘虏了契丹的正牌公主耶律瓶,仅此一项,就是大周军兴以来,开天辟地的头一遭,武功可谓盖世。

其次,李中易几乎全歼了契丹的精锐属珊军,萧思远最终带着逃出生天的部下,不足五千人,善珊军可谓是元气大伤。

最后,李中易一举拿下了契丹人腹地两座城关,榆关和润州,这又是前所未闻的显赫战功。

帅舰之上,周道中大拍马屁,“恩相,此次回京后,末将肯定要称呼您相公了。”

杨烈撇了撇嘴,心说,周道中的眼皮子毕竟太浅,看不透其中的弯弯绕绕,更不懂帝王心术,难怪年纪一大把了,还只是个小小的水师都指挥使。

李中易明知道可能功高震主,却依然在契丹人的腹地,玩出了很多花样。

在杨烈看来,借用李中易自己的话说,这叫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将神话一般的契丹精锐属珊军踩在脚下,如果是承平时期,李中易很可能回京,就被架空权力,从此永无出头之日。

问题是,柴荣快不行了,太子又十分年幼。一旦山陵崩。主少国疑,人心必然浮动。那时候的朝局变化,也就多出无数的想象空间。

杨烈算计得很清楚。太子的身体一直很弱,哪怕柴荣再怎么贬抑李中易,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

老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李中易不死,哪怕被贬成布衣,也没啥好担心。以李中易的统军本事,只要契丹人南下或是外藩们起了别样的心思,朝廷即使捏着鼻子。也要重新起用李中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