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一零章京城里的泥地道路【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27/54

作品: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作者:俊秀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1-08-21| 下载:俊秀才TXT下载

就少一匹,只能不停的去购买。

干脆走路回家的少年,一口气走了一个多时辰。

他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打量这座城市。

准确的说是打量城市的脚底下。

帝京城最长最大的一条街叫做御街。

御街足足宽五百步,长度超过三十里,是京城南北走向的中轴线。

它从皇城宣德门开始,经过内城的朱雀门,最后延伸到外城的南薰门,光是路两边的商铺就有超过四千多家,平日里车马如流水,行人更是众多。

可是御街中间的也不是什么青石路,而是妥妥的夯土路,只比寻常街道的泥土路要好一点。

每次皇帝要出行的时候,内务府都要提前在御街正中间的道路上铺垫一层黄土,然后再用水给洒一遍。

连皇帝的车马道路都是如此,更别说两边平民们、马车、驴车走的道路了。

由于路坑坑洼洼不平,车马还不能快。

下了雨更会成一个个泥水坑,连行人都只能慢行。

稍微好一点的道路是在皇城里面。

皇城因为居住的人非常少,而且全是达官贵人,所以泥土路夯实一些,一旦哪里有了坑洞,衙门里的打更人便会第一时间修补。

这样一来,柳铭淇平日在皇城生活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路难行” 的感慨。

最好的当然是皇宫,皇宫里面就是一块块的青石板铺成的地,除了下雨天有点路滑,没有别的毛病。

他今天走了这么一个多时辰,并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帝京府巡捕衙门。

正巧他想要找的苏子山在衙门里面,柳铭淇便拉着他问询。

“老苏啊,我记得你说你祖宗三代都是京城人,咱们京城的情况,你是熟悉的吧?”

苏子山点点头:“是啊,我祖上便是跟着太祖皇帝打进京城的士兵,然后就在城里安顿下来了。小王爷您尽管问,我对京城的东西那是门清!”

柳铭淇道:“对于道路你熟悉吗?”

苏子山笑着道:“我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外城、内城、皇城的每一条街道,您要问哪条街?”

“不是街道,而是我们脚下的路。”柳铭淇说,“这道路一直都是这么的吗?坑坑洼洼、全是泥土,不下雨都不平,下了雨一踩就是一脚泥,为什么不用青石板?成本问题吗?”

柳铭淇没有说在城里修外面的那种官道。

官道许多都几十年前修建的,就类似于秦朝的直道一样,坚硬无比又不容易损坏,用了这么久都根本没有维护过主体,称得上一劳永逸。

但问题在于这些官道当初修建的时候,不知道耗费了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每一次都动用了数十万劳役。

由于太费钱太费时间太费民力了,迄今为止也只有几条大的道路动脉才是这种官道,其余的基本上还是泥土路。

你想想看,如果在京城修建这种千百遍夯实泥土的官道,动不动就是三五年时间,京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