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三节 生育观念的更新

作品:中国式家庭面面观| 作者:书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2021-01-08| 下载:书凡TXT下载

生育,是女性一生中的一件大事。生不生?什么时候生?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有关专家介绍说,女性生育关键是要选择好时间,创造良好的生育基础等条件,就可以享受做妈妈带来的喜悦。然而,现代女性的生育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人不再有“生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的想法,有的认为“不生孩子好”,甚至有些女性提出,“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怀孕了就做流产手术……如今“丁克”二字已然成为当代知识青年追逐的一种时尚,当职业女性为了事业无奈地放弃生育或是推后生育,很多人都很难给是否生育一个定论。对于现代女性的生育观,人们看法不一,有赞同的,认为时代不同了,生育权应该掌握在个人手中,别人不应过于干涉;有反对的,认为生儿育女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由于现代人婚姻观和生育观的逐渐转变,结婚与生育完全不是一回事。

生育观是人们对生育问题的看法,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世界观、人生观在生育问题上的表现。生育观不仅包括生育多少,同时包括对生育性别的偏好。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里,人们的生育观有很大的差异,归根结蒂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人口发展的现代化首先是生育观念的现代化,宣传教育和现代文明对于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动机有重要作用,而生育观的形成和改变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生产方式通过经济生产、教育水平、妇女参与和妇女地位提高、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影响生育观的转变。

生育观并不是在人的头脑里凭空产生的,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互相作用的产物。中国人传统的以“重男轻女”、“多子多福”、“养儿防老”、“人多力量大”为主要特征的生育观,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低下,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传男不传女等农耕生产方式的产物。在农耕社会里,牛耕人挑,主要靠人的体力获得财富,汉字“男”就是田力两个字组成,所以产生“重男轻女”、“人多力量大”是不足为奇的。在现代工业社会里,在机械化、自动化、知识化的生产方式的条件下,在人们获得更多财富的过程中,人的智力作用远远超过体力的重要性,人口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男女性别在生产活动中作用的差别缩小,生育观就会发生变化。“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是中国人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正在悄悄改变,尤其是都市女性,她们的生育观已随着时尚的风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愿生育的女性比例已相当高,还有一些女性表示,“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传统的生育观受到了冲击。生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由“早、密、多”的传统生育模式转变为“晚、稀、少”的现代生育模式。

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统婚姻家庭的转向、价值观念的更新、人格模式的变换,从而导致整个婚姻体系、家庭结构的总体转型。现代化的进程往往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人们心灵的震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