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19章

作品:六零重组家庭| 作者:骊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1-02| 下载:骊偃TXT下载

, 上面绣些东西。”

苏梅上午见了女孩们和妇人身上穿的衣服, 上衣跟满族的服饰有些相似,衣长过膝,恰腰,下摆宽大,袖肥而短,圆脖无领。

领边、袖口、衣边缝有染着各种颜色的皮条和绣的云纹、动物花样,有的还在衣服下摆缀上贝壳、铜铃或缨络珠、疏绣穗等饰品,很是别致美观。

“不缝皮条、云纹?”

何珊迟疑了下点点头。

“那你想绣什么?”

何珊点了点墙上苏梅画的花儿,又指了指窗花上的鸟儿:“我想在领边、袖口、衣边绣上小花,下摆上绣些鸟儿。”

苏梅取来纸笔,几下勾勒出袍子的外形,既是冬天穿的,苏梅还是觉得领口、袖口、衣边缝上皮毛比较好,既保暖又好看,不过按她的要求,苏梅还是先画了一件。

随之又按自己的理解与审美画了一件,并调了颜料给两款袍子分别上了色。

“好看!”第一件,说起来简单,其实一点也不,五颜六色的花儿,飞舞着零星的几只造形各异的蝴蝶。下摆,更是复杂,草甸、五颜六色的小花、白鹤。

第二件,则是雪白的皮毛配了黄色的花鸟、云纹,看着简单大方,绣起来却是颇费功夫。何珊拿着两张图激动道,“两个都好好看啊,我能都要吗?”

“做两件吗?要是只有一块布的话,我建议你做这件,”苏梅点了点缀了皮毛的那件,“家里要是有白兔毛,就更好了。”

“有白兔毛,我阿奶攒了五张,我先做这件皮毛的,过年穿。这一件,我能用蓝棉布做吗?我想春夏卖鱼时穿。”

“可以。”苏梅取过她手里的图,将上面蓝色的花儿,改成红色。

随之又找了几张旧报纸,将花样给她剪好,这样绣时,只需将花样用浆糊贴在布上,对着绣就成了。

“谢谢你苏同志!”何珊接过东西拿旧报纸一包,倾身抱了抱苏梅,跳下炕趿上鞋跑了。

“哎,筐、筐……”花大娘追了几步,哪还有人影,“这孩子,竹筐扁担都不要了。”

苏梅捧着茶出来,看了眼筐里茶大娘放的回礼,笑道:“忙着回家做衣服去了。”

“知道她家住哪吗?”茶大娘挑起扁担道。

刚认识没来及得问,“叫何珊,你问问。”

茶大娘点点头,挑着东西出门了。

片刻回来,身后跟了四五位姑娘,拿着野果、自家做的鱼松、风干的山鸡、野鸡蛋等物,过来请苏梅帮忙画服装样式。

苏梅笑笑,请大家上炕,拿了纸笔旧报纸,按她们的要求,画好样式,剪好花样。

送走一个个喜笑颜开的姑娘,苏梅活动了下身子,刚想继续挑选些木料先做几个横撑,汪师傅回来了。

雪撬上撂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袱,有陕北寄来的羊皮袄,京市寄来的各式营养品,南方刘家族人们寄来的书本、纸张、颜料、大小毛笔、布料、毛线等,蔡佳微、张宁、司务长、大胖、邹秋曼寄来的果脯、蜂蜜、肉干、酱等,海岛张贺山寄来的海带、虾仁等物和张县长寄来的棕油。

还有汪师傅在前进农场买的大白菜、萝卜、酸菜、红薯、土豆等。

三人刚将东西归置好,打猎的回来了,苏梅家分了两只山鸡、两只飞龙,四只兔子,一条狍腿。

翌日,赵恪请人帮忙去山上锯了几个大树,拉回来跟人换成檀和干草。下午,爬上房顶先检查了一番,然后清扫出房子旁边的积雪,搭棚子。

几乎各家各户的壮劳力都来了,天黑了,院里拉盏灯,一直干到八点多,棚子建成了木屋。

汪师傅帮忙递木板,苏梅跟茶大娘做的晚饭,大块的肉,大锅的鱼,玉米面窝头蒸了六笼,怕不够吃,又蒸了两锅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