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37章 死于自己的变法

【商鞅变法强秦和奠定基础并不是夸张,除却军功爵制度,他为了削弱贵族势力,还弄出来县的概念。

始皇帝后来推行郡县制自然不会是凭空冒出来的,从秦献公时就有了县这个概念,只不过当时只是在边境军防重地设置了四个,但等到商鞅时,是在全国普遍推行,有人说是30多个,有人说是40多个。

具体的数目不知晓,但按照当时秦国的国土面积,如此多的县数量,基本上已经是将中央和地方联系起来。

这一制度的重要性不用我来普及,后来始皇帝给它定性,后续封建王朝虽然也有修改,但内核也是这一套,足以体现商鞅的前瞻和能力。】

这话他们无从辩驳,毕竟后面虽然有了许多的限制和细枝末节,但终究还是郡县制那一套。

至于倒退搞分封的,不是皇帝的刀还没磨好,就是王朝直接玩完。

不过好在这人是商鞅,他们用点大佬外加老祖宗的东西不丢人。

现在皇帝都还抄后面子孙的东西呢,这么一想,立马那点子变扭全部消失,还想着天幕说快一点,多说点后世的改革,看看能不能适用他们现在。

哪怕时代不对应,挑挑拣拣总归能找到点能用的东西。

【在经济领域秦国没有制定统一的度量衡,这对国家的税收极不利。

商鞅制定了统一的斗桶、权衡和丈尺,始皇大大后来统一度量衡时期的方升,和商鞅时期的误差居然在1%之内,人家颁布的法令可以用那么久,确实服气啊。

度量衡这个东西,夸奖一下当初始皇帝统一的魄力和耐心,只要想到现在收一份资料都收不齐,始皇帝居然能把全天下的度量衡都统一,就忍不住夸奖。

(ps:一个深受各种不同充电转接头其害的打工人。)】

刘彻:“不就是想夸始皇帝嘛,绕这么大弯子干什么?不过,充电转接头又是什么?”

卫青:“……”

我哪里知道?

他们算是明白了,这就是对商鞅的表扬大会,顺带听天幕夸夸始皇帝,其他的别多问,专心听着就好。

实在听不下去,不是手边还有工作能干嘛,完全没有闲着的功夫。

【商鞅的历史功劳是伟大的,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商鞅的结局如何,他的变法是成功的。

而且许多人在一个问题上变法都极其困难,可是商鞅却是对整个秦国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一遍调整,并不单单只是政治和经济,社会风气风俗都涉及到了。

比如著名的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这在商鞅眼里是落后的风气。

虽然人家是从国家税收、人口这些方面考虑,但考虑的方向是对的啊。

而且不要单单盯着百姓,还要想到贵族,一群贵族没想到他们一退再退,商鞅那是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满足,得寸进尺啊。

现在居然连生活的习惯都要改变,分户分家对于贵族的影响其实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