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93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2)

【从始皇帝开始统一长城修建,长城正好将内外划分为农耕和游牧文化两大系统。

长城的分布实在是太过玄妙,当时修建的时候老祖们可能都没想到它的地理位置奇妙,正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地理区划复种区的北界附近。

长城以南甘肃青海以东的自然条件都符合农耕的要求,可以实行复种,也就是一年能够收获一季以上的作物,在这一边定居农业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辟土殖谷为农,中原人亥有个称呼——粒食之民。

当然,农业不可能是单纯的种谷子,一般都是多作物、多品种搭配,种谷必杂五种。

而在长城以北气候干燥寒冷,沙漠草原交相分布,农耕条件天然不足,但却是天然的牧场。

反正各朝各代对于游牧民族都没有彻底打服过,基本上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汉武帝有卫青霍去病,但两个人一走又变成挨打的状态;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时不时的拿周围异族刷经验,可到晋又有了五胡乱华。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半游牧民族相继代兴,就像是咱们中原王朝迭代一般,不会消失。】

从俯视的角度看向蜿蜒的长城,再看着天幕展现出来的两处风景,他们恍惚回忆起修建长城的初始,还真没有考虑过什么农耕经济啥的,就是抵抗胡人而已。

而且,不知道为何,看到长城总有种恍如隔世的感慨。

他们与后世隔着几百上千年的历史,可在后世眼里,到底是留下来了确实的痕迹,不是什么冷冰冰的文字,也不是什么叫人没眼看的陵墓。

【游牧民族拥有庞大的畜群,茫茫草原上逐水而居,食畜肉,饮湩(zhǒng)酪、衣皮革、被毡裘、住穹(qióng)庐。

显然,牲畜就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因为要喂养牛羊,所以注定了等吃完这片草地就得寻找下一片,毕竟草长出来可是要时间,这种情况能稳定才是奇迹。

中原讲究精耕细作,游牧则是讲究遂其天性,不管是人还是牲畜,因为他们对骑乘十分注重。

中原想要对付就得往骑兵上下功夫,偏偏人家还是从记事起就在马背上,中原的马都精贵得不行。】

这话算是说到武将得心里去了,倒不是说就怕了胡人,但冷兵器时代,骑兵和步兵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他们打仗,买马不要钱啊?训练不要钱啊?

马匹得报废率还特别高,哪怕是有所谓得马具,还真不可能给所有马都装备上。

想要养一支真正得骑兵,没有其它的,就是出钱。

骑兵对骑兵,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

【但农牧区分对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比如在新石器时代,有的是农牧采猎集合。

可等活动在甘肃青海的游牧民族强大起来,也就是西戎,逐步向中原逼近,迫使周王室迁都,还叫咱们始皇大大家祖先立功发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