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75章 王守仁(九)

【初步做出点东西来了,王阳明算是有时间来修修县衙的大门了,破破烂烂的得亏没有人下来视察,廉洁是廉洁了,但也确实丢脸。

大门嘛,不说修得多富贵,但起码也不能合都合不上。

王阳明给手下大棒加甜枣外,就制定了接下来得第一个任务:修建大门,修造两廊,在大门外盖起全县示范性的旌善亭和申明亭。】

百姓也不觉得这个有什么问题,就是他们要是能有钱起房子,那大门也得好好修建啊。

想到县衙若是门都关不上,一看还有好几个大洞,若是被别的县看到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也有种丢脸的感觉。

“哎,不对啊,县衙都没修,阳明先生住哪里啊?”后知后觉的,有人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

确实,天幕从头到尾都没说过这个问题,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住在县衙府,可现在看来,县衙压根就没动手修,那人住在哪呢?

林书:不用担心,他自己找了个寺庙住下来,怪会省钱的。

总归比龙场那山洞要好。

【王阳明也算是有点闲暇时间了,就想着去白鹭洲书院看看,这可是文天祥曾经修学养志的地方,向往已久啊。

庐陵的日子还算是平静,王阳明平平安安的等到了北京述职的日子,回到京师自然是老友相会,当初被贬贵州可不是他一个人,基本上一群交好的都给贬到天南海北去了。

至于现在都回来,一是因为述职时间到了,二是刘瑾为首的阉人一党开始慢慢的被剪除,虽说还没完全消灭,但顶尖的已经倒了好几个,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才几年啊?

朱棣听着这个消息倒不是为他们可惜,只是发现阉人的掌权并不是那么难以革除。

比起来权臣谋逆或者是其他干预皇权的势力,阉党反而是最好解决的一块。

只是,朝廷中该如何制衡呢?

党争还真是哪哪都避免不了,有能力的皇帝还能尽力压下去,可换个没能力或者是年幼的皇帝,真就是毫无招架之力。

【京师的那些好坏都不足以平复王阳明要回家的喜悦合忐忑,是的,哪怕是已经悟道,面对归家还是无法淡然。

上次回家还是被人追杀,一直到正德八年他才正式的回家,已经是正四品的官员了,也没想什么衣锦还乡,只是觉得人都变了许多。

归家的日子啊就是走亲访友,王阳明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和学生说说话,然后就给自己悟道后一直没有取名字的学问定名了——心学。

这次在家待了几个月,王阳明终究是要到滁州太仆寺上任,不过身边带着亲友弟子,不必当初三个仆人还得他照顾的日子了。】

百姓,“哎,这王老爷的日子算是好起来了。”

“你干嘛叫他王老爷啊,这喊的跟我们大地主一样,怪叫人别扭的。”

“不叫王老爷叫什么?人家当官的不都是这么叫的吗?”

一群人为了个称呼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