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70章 王守仁(四)

【王守仁一开始还很摸不着头脑,因为他的才学绝对不可能落榜。

好在他爹和主考官谢迁是多年的好友,当然,没有大家想的那种作弊,因为谢迁他们看到的都是经过太学生重新誊抄的,还是糊名制。

谢迁和王华说了有个考生写五经的事情,王华又说给自己儿子听,王守仁难得在他爹面前羞于见人啊。

王华没想到吃瓜吃到自己家里啊,那脸色难看的啊,他对儿子没考上没有怪罪,但万万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个缘故。

想要发脾气,又看到家里的孩子,深呼吸,默默把欲喷薄而出的怒火压下去,“既然是你自己作的孽,那就再吃三年苦。吃一堑长一智,只有一而再,不能再而三了。”】

王华确实很生气,但问题是现在他自己都还没考上,儿子还是个小豆丁,发脾气难道还能冲着他去吗?

【王守仁陷入了自责,当然他不是那种当窗落泪的性格啊,我也想象不出咱们乐山居士这副模样。

接下来还有三年,他是对自己的才学有自知的人,况且八股考试还真就那么些东西,未来三年若是还复习那些已经会的东西太浪费时间。

所以他决定进国子监学习新知识,嘿嘿,主要是他都二十五岁了,得自立了,国子监每月能给两石大米,他家不奢靡,家眷都足够吃了。】

不少人会心一笑,还真是挺朴实无华的理由。

宋之前大为震惊,后世的王朝都如此富裕吗?

之前听着明朝应该是苦哈哈的,怎么听着还有钱养那么多的学子在?

他们可是没有那个能力。

房玄龄摇摇头道:“养士花钱啊。”

户部尚书不和李世民对视,您现在就是逼死他,国库也拿不出来钱。

【国子监负责培育官员,学习的内容有三个,四书五经经义、朱元璋发布的金科玉律以及田土、水利、收粮纳税等行政实务。

内容上安排的挺不错,但可惜只要和科考挂上钩那一切都得大打折扣,八股文考实务吗?

要是真沉下心去学四书五经的要义也不算太差,但真的能沉下心去学要义,而不是为了应付八股文而死硬的套用吗?

王守仁进入到这个环境立马看出来了,但国子监胜在自由,他又可以静下心来想他的做圣贤了。

是的,过了三年咱们王守仁还是没放弃,反而又倒腾出来,只是这话说的简单,但如何入门都是难处。

他绞尽脑汁的想,还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决定先退一步,先学圣贤,然后做圣贤。

圣贤那么多,学自然是学孔子,儒家的内容很多,他再天纵奇才都不可能样样学成,干脆就从最基本的六艺学起吧。】

【其实孔子他老人家的智慧那是顶尖的啊,可惜被后人裹挟曲解一些意思,像是君子六艺,到了后期已经被读书人嫌弃啦。

什么数、御、射不是被他们当成不入流,就是武夫所学,别的不说,都说学孔圣人,怎么着这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