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54章 奔袭千里

【直扑南京的风险是巨大的,毕竟高收益往往都伴随着高风险。

首先是距离,北平距离南京将近一千多公里,更要命的是中间各种三大水系:三大水系黄河、淮河、长江,如此长距离的攻击,后勤保障以及安全渡江都是极难解决的问题。

其次,那是大明朝的南京啊,天子所在,深入南军腹地,被围歼的概率绝对比平安到达南京的概率要高。

最后,哪怕是成功到了南京城下,南京的城墙又不是纸糊的,防御体系肯定是最高级别。朱棣的南军擅长野战不擅长攻城,是之前打仗打出来的血泪史。

朱棣要直扑南京,绝对是困难重重。

可比起继续耗在河北一带,只有搏一把,起码主动权还在他手里,特别是这会儿,‘中官被黜者来奔,具言京师空虚可取状’。

中宫就是太监,建文帝的太监背叛了他,把京师的内虚告诉了朱棣。

这下子,朱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朱元璋听到太监的名头本能厌烦,他大孙子对太监的厌恶可是和他一脉相承。

朱元璋沉着脸,觉得自己做得很对,太监果然不可信,还是得控制。

【朱棣做好南下的决心,“频年用兵,何时已平?要当临江一决,不复返顾矣。”

带走的兵包括三千营精锐和五军营的大部分,兵力应当不超过十万,剩下的三个儿子驻守北平,同时还交代二儿子朱高煦,巩固后方的同时要时刻做好南援的准备。

朱高煦打仗确实和他老子一样猛,就是其他地方点亮的不是那么明显。】

朱高煦一听还挺高兴,这不是说他肖父嘛。

朱棣自然知晓这个儿子的勇猛,可这会儿瞧着他确实脑子像是缺根筋的模样,很是后悔当初行军嘴快给儿子画的大饼。

他打仗行,可治国是不可能比得上他大哥的。

尤其是瞻基的才能,规避掉某个战神转世,他不可能把江山交到二儿子手上。

朱棣心中也难免觉得棘手。

【此时的南军布防于黄河以北,运粮道依赖河道,朱棣自身打仗能力卓绝,倒是叫他手底下的一些将领没有彻底出名,当然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将的名头,已经很难得。

这次的将领叫做李远,他带着六千北军假扮南军,居然直接摸到了深远后方——沛县。

李远也不含糊,直接开始放火烧粮,南军最大的粮食囤积直接被李远几把火烧完球。

盛庸气的啊,肯定不可能叫李远跑了,派了手下的部将带着三万兵马围剿,尴尬的是,李远设伏把人灭了。

盛庸很尴尬,朱棣很高兴啊!

这比他想的还要成功。

断军粮草是谁都能想到的有效战略,但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粮草的重要性谁都知道。

李远的出色表现一下子就走进了朱棣的心啊!】

朱棣:你可以说得不那么含糊,不知道是不是天幕之前的恶趣味太过深入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