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35章 巩固老巢,受害者张某

【攻下金陵自然不代表没事可做。

朱元璋第一时间把金陵改为顺天府,顺应天命,和他的名字一样很有意思,诛元之璋。

接下来自然是去给老板报告啊,派人到韩林儿那汇报他的战绩,顺带把上面两把手的死讯说一说。

当时韩林儿那边正忙着攻打元朝都城,没时间在意这些细节,索性任命他为江南行省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那么一大通名头其实就是江南地区的宰相。

郭天爵这次连名义上的老大都没有了,变成朱元璋的副手,过了段时间,韩林儿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三级跳都没这么快。

事情过了明路,接下来自然是把金陵打造为他的根据地,朱元璋直接参照朝廷的政府模式设立机构,这也是他草台班子的雏形。】

百姓听到这只觉得升官真的好快,更多的是问了问周边的人:国公是多大的官?

旁边的人:“…反正就是很大的官,比咱们的县令大很多。”

【咱们重八啊,是真的不容易,这个吴国公说是江南地区的一把手,但地盘可没想象的那般大,也不是谁都买韩林儿的账。

毕竟有眼睛的都看出来,元朝已经是强弩之末,乱世出英雄,谁都有机会登顶,不愿意去搏一搏呢?

咱们老朱就夹在天完帝国徐寿辉野心勃勃的部将陈友谅和南方霸主张士诚中间,这两个名字可不是打酱油。

最开始的格局并不算什么,因为上面提到的三个人,才是最后争霸的主角。

但现在而言,咱们重八在中间那就是瑟瑟发抖啊,好在人家两位暂时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不过吧,我们老朱也不是什么安安分分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人,之前还给部下画大饼呢。】

【朱元璋想要巩固应天府的位置,自然要和周围的邻居打打招呼,偏生他的示好拍到了马腿上。

在写给张士诚的信里面,他把张士诚比作西汉末年的隗嚣,是个人物,但也是个墙头草。

更要命的是,张士诚确实有过一段摇摆反复的经历,这下子可算是戳到肺管子上了。

结盟示好什么的都是泡沫。

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他们在后边大肆收拢地盘很顺利,究其原因,是因为北系红巾军的韩宋帝国,如同一堵壁垒将元军的进攻都在那无法南下。

所以说后来对于韩林儿的后代会有一个‘正统性’的认知。】

大明宫都沉默了,他们又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当初的事情…咳咳,舟车劳顿,水土不服也是没办法的事啊。

刚刚看热闹还能开开玩笑,这件事就是谁都不敢去触霉头。

朱元璋一张脸无悲无喜,做了便是做了,没想过能瞒过谁,所以现在被议论是有些恼怒,但还没有面对贪官的愤怒。

【朱元璋接连拿下镇江、广德两座城,张士诚派人调查朱元璋的资料,和他都有的一比了。

他是盐工,好歹还有几个亲兄弟做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