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4 节 性别差异的社会塑造:女性曾经是货币一样的流通物?(下)

作品:用性别之尺丈量世界:解读女性问题| 作者:豆瓣时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5-10| 下载:豆瓣时间TXT下载

第二个角度我们从中国古代的文化现象出发,或者文化形态来看,我们古代中国人是怎么看待性别的?在我们中国文化里面,道家思想,讲阴阳两种能量。阴阳这两种能量在夫妇之道中化成,夫妇之道肇端乎伦理,这是儒家思想。最开始我们中国文化当中对男女的认识,它还不是基于Sex这种自然实存意义上的差异,它来自一种朴素的宇宙论,相信有两种能量,比如说阴气盛,女孩出;阳气盛,男孩出。这不是一个生理实存意义上的男孩和女孩,而是说男孩身上携带着一种叫阳的能量,女孩身上携带着一种叫阴的能量,他们的结合是一种阴阳两种能量的化成。

这种朴素的宇宙论到最后被儒家落实为一种人伦结构和人伦秩序,所以儒家才有夫妇之道肇端乎伦理的这种说法。相敬如宾齐眉举案,这是对夫妇生活的道德性画面,更何况在五伦秩序中,似乎看不出什么绝对的男权秩序,君臣关系如夫妇,夫唱妇随,阴阳共济。这是儒家告诉我们的,忠臣和节妇同样可以领取道德勋章。但我们想一想四大名著,《西游记》里的女性形象大多是妖精,《水浒》里是淫妇,《三国》里我能记得住是那个周瑜的美人儿小乔,只有《红楼梦》用心写到女人,个个聪敏灵秀,个个都都死于非命。

我们中国文化中对女人的认知,还具有另外一层空间上的含义。这个空间含义就是我们传统文明讲的内帏,最早起源于秦。秦在修建阿房宫的时候,把嫔妃的宫殿建造在北侧,北为阴,这是我们讲的后宫最早的说法。内帏和北为阴,这种空间的认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女人的一种认识。所以说我们说性别身份,它和生理意义的认知还不是很近,但有一点是好的,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