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 节 吕碧城:终身未婚的爽剧大女主

作品:进击的独立女性:民国女子传奇录| 作者:佚名|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05-10| 下载:佚名TXT下载

部就班结婚嫁人, 她可能成为某个家族能干的主妇, 史书上便无从寻找她了。

让吕碧城没有落入俗套的是,她的舅父,也就是上文母亲投奔的娘家弟弟,因她不去嫁人而要去求学而责骂了吕碧城,这反倒激起了她的斗志,第二天头就也不回地跑去天津了。

当时是1903年,吕碧城20岁。这是冲动吗?不要小看一个年轻人的决心。这不是冲动吗?吕碧城上了火车才发现车票钱都不够,日后的着落更是无计划。但她又一次幸运地遇上了贵人。同车有位旅馆老板娘看她谈吐不凡,仗义出手,为她买了车票并且让她旅馆暂住。至此才有之后去《大公报》上班的机遇。纵观吕碧城的两次遇人相救,与其说是被搭救,不如说是自救。是她的胆识和才华救了自己。

这样的才华胆略,当时能与之比肩的不多,秋瑾是一个。巧的是秋瑾也用「碧城」这个笔名。

碧城不是她的本名,她本名是吕兰清,兰清芷秀,听着是小家碧玉的名字,不衬她。碧城是她在大公报刊文时的笔名,来自道家经典《上清经》「元始居紫云之阙,碧霞为城。后因以『碧城』为仙人所居之处」,可见其高傲心性。

《大公报》首次刊登吕碧城一首《满江红》:「晦暗神州,欣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幽与闭,长如夜。羁与绊,无休歇。叩帝阍不见,怀愤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

吕碧城高倡女权解放,激昂豪迈,一扫闺阁幽怨之气。大公报的创始人英敛之决定聘用其为编辑。之后吕碧城接连在《大公报》以「碧城女史」发表一系列争取女权的文章,让她名声大噪。至此「碧城女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撰稿人,第一位女性编辑,也是中国女权的首倡者之一。

秋瑾在《大公报》看到另一位才华横溢的「碧城」,便来拜访,传为佳话,是为「双碧城会」。人总是会被相同气质的人吸引,鉴湖女侠秋瑾亦是女权的先锋,她提出「女子必当有学问,求自立,不当事事仰给男子」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两位碧城会面以后,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秋瑾决定让出自己「碧城」之名,可见其洒脱的气度。从时人的评价来看,词学家龙榆生称吕碧城为「凤毛麟角之才女」,「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同行诗人易实甫说她「诗文见解之高,才笔之艳,皆非寻常操觚家所有也」,时至今日仍有人在拜读研究其文学作品,认为以她的文学水平和描写功力,如果能用白话文创作,成就可能超过新文学史上的作家。在这个角度来看,秋瑾是稍逊一筹。

两位碧城相别以后,便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秋瑾一心在革命,希望从外而内实现女权,吕碧城更看重教育,「开女智,兴女权」,由内启蒙达到外在的解放,这是两条路。但君子求同存异,这不影响两位的情谊,之后秋瑾遇难,吕碧城不顾危险偷偷将她安葬,并用英文写作,将她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