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0 节 从结局看《白鹿原》背后隐含的寓意

在《白鹿原》中, 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带来了军队, 带来了冲突,带来的暴力,也带来了灾难。所以白鹿原对现代的写作是充满了疑问,也充满了一种反思。原本这个平静和好的乡间秩序,虽然说它里面有正和反,有好和坏,但是它终究是邪不压正,他终究像白嘉轩这样的人,他是能够在乡间生存下去,能够维护乡村的一种秩序。小说当然没有回避传统文化本身所包含的困难,而且这个小说的书写也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它既写这个传统文化,它也要写出传统文化的一种困境,恰恰是在这种困境中,秉持传统文化价值的人,他们的一种坚守,他们的一种抗争,写出这个所谓的民族精神。我们会看到白嘉轩他从16岁本身生活就面临这种困境,这种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理解。这一点虽然说小说写的这个传统文化确实进入现代,一方面是面临现代的挑战,另一方面是传统文化自身的一个问题。

小说写到后面,白嘉轩这个人物的形象也越来越衰落了。这个衰落就是以他腰上被黑娃打了一棒,腰被打断了,所以他后来的腰也弯下去了。黑娃说我恨就恨你,腰杆始终挺得那么直。挺的这么直,本身也是一个象征,也是白嘉轩捍卫坚守传统文化价值的一个象征。黑娃是鹿三的儿子,跑出去当了土匪,后来又当了保安团,后来他娶了一个媳妇,也开始学文化,读儒家经典,洗心革面,也改邪归正了。但是白嘉轩的腰是被他打折了,一直弯着,到后面他那个腰越来越弯,都挺不直了。

这本身也表明一种寓意,就是传统文化本身面临的一种困境。白嘉轩也无力承担起重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任,也是陈忠实自己对传统文化是不是能够支撑起中国社会进入现代,他也是表示一种疑问的。那么我们会看到小说它确实写了传统的老一辈人,他们都必将衰落,代替他们的是新一代白鹿两家后代的人,带着现代社会的这种希望,来到这个历史当中,来到白鹿村。但是他们本身命运都各自陷入了一种困境。所以陈忠实他在理念上都想把传统文化的一种价值把它张扬出来,也想把现代的轰轰烈烈的到来,所表达的一种新的社会的可能性把它写出来。但他写到具体的这个人的命运的时候,他又服从了一种历史的实际,又符合一种历史的真实。

小说的结尾,还是白嘉轩的结局更好一些,但是小说本身也是有点反复,写到后来白嘉轩这个形象不再是像小说前半部分所塑造的那样,他代表了传统的积极的正面的价值。小说后面他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而且一只眼睛也瞎了,所以他戴了一个墨镜,把一只眼睛遮起来。写到小说结尾,黑娃被白孝文陷害了,抓起来枪毙,说他通匪。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正是要解放的时候,白孝文起义了,投奔了共产党,他把黑娃就陷害了,把他抓起来,然后宣判大会就把他枪毙。白嘉轩看到这么一个场景,他兴许也非常的矛盾,他也想请白孝文枪下留人,但白孝文没有理他,所以当时白嘉轩从那个会场走出来,他心里还是有一种非常奇怪的一个想法,他庆幸鹿子霖是被民兵押到台下去陪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