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0 节 做县令、平土匪,王阳明的「开挂人生」有多传奇?

那王守仁这个跨界就对他的整个知识结构造成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如果只有革命性的变化,也就是说他和自己的老师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他的一生不一样,就像他的老师,包括我们说是理论上的老师也好,是在实际上接触过的陈白沙也好,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个文臣,就是说一生中就是在这个官场里面这么转,这么蹉跎大概就这样他不是。王守仁的一生经历很多事情,他最开始当官,向皇上上书,上书写的也不是特别好,但是皇上对他觉得这人不错,把他调到一个更实际的部门,刑部,在刑部管理过监狱,管理过犯人,后来他自己又上书,上书以后被打过板子。挨过板子的人可是不多呀,他是被打过的,承受过这种肌肤之痛。承受之后又被发配到龙场,那就是发配到贵州,那就算流放到很远,流放西伯利亚相当于这种水平。他也经历过来了,经历过来之后,他又回过来,回过来以后,也是给他派的差事,都是苦差事,到一个特别糟糕的县里面去做县令。

那么做完县令之后,又让他带兵,带兵干嘛?去平土匪,他又去平土匪,你看这个人一生做过这么多的事情,就像我们今天说到有一个人,如果她既是一个哲学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比如物理学家,或者一个数学家,他同时还被我们比如研究的一个什么什么芯片,那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不是一个大家呢,这个王阳明就是通过一次一次这样的事件和磨难,最后把他锻炼出来,这种磨难有的时候是他自己找的,比如自己出塞自找,有的时候是被动的,比如说几次把他打压下去,又几次要重用他,那么在重用他的时候又不断给他各种限制,他都完成了,那么这种磨难实际上对于一个人的成熟是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不过也有意思了,他的这个心学的观点,我倒给他另外找了一个老师,你想一想,就是一个人的哲学思想从哪里来,那有的人就说,哲学思想从书中来,对呀,因为你要看看前人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然后你觉得有道理,那么你就跟着就有了这种哲学,或者说你看了几个人的哲学之后,你把这个哲学思想呢,你把它融会贯通,就形成自己的哲学,这也是一种方法,我承认这种方法是可以的,但王守仁走的不是这条路,王守仁走的这条路,应该是我们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必然走的一条路,什么样的道路,从实践中来,就是跟他的生命轨迹,跟他的社会实践,一定有着充分的关系,你这一辈子比如说,他就是研究数学的,那么他一定他的哲学带有数学的特点,那么比如说这一辈子就是研究音乐的,那么他一定会给你讲哲学的时候,从音乐角度入手的,王守仁也一样,他形成的这个心学,实际上应该也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的心学啊,在哲学上说,我们说是致良知,可是在实践中不是这样,你说王守仁难道心口不一吗?

不是,在儒学之中有这样讲,一个是体一个用,体是什么就是你到底心里面是怎么想的,用是什么?就是战术,也就是跟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是很相似的,在战略上我准备要怎么怎么样,我战略上面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战术上我可以很灵活啊,我可以迂回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