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8 节 这样的陪伴孩子才需要

都说陪伴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千万不要让手机充当保姆。12岁之前,孩子如果缺乏陪伴,就不利于人格形成与完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孩子叛逆,没有责任感,对身边的任何人、任何事都满不在乎,表现出消极冷漠,习惯于爆粗口,甚至受到一点忽略或挫折就会大发脾气,等等等等,陪伴的重要性不胜枚举。陪伴是重要的,但陪伴的质量更重要。来听听徐老师心中什么样的陪伴才有价值呢?

教育孩子需要有一个场,情感的场,那这个场往往是通过陪伴来制造,我们才会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这个维度来讲我们鼓励,我们也希望我们所有的天下的父亲和母亲都能多陪陪孩子。其实陪伴重要,但是陪伴的质量更为重要。就在陪伴的时候,你有没有带给孩子特别强烈的情感震撼,俩人彼此不喜欢,那在一起确实是一种折磨。所以我觉得第一首先我们要陪伴,但是更重要的是在陪伴的时候,你有没有把你的心交给你的孩子,就是你看孩子的眼神有没有发自内心的幸福,我有时候就是这样看我回家,比如看到我有时在那看书,偶尔抬起头看看孩子,我都觉得我何德何能,我能有这么好的孩子,我就这么想问题,所以我这个眼神,你有的时候可能孩子在玩玩具,我们就是我看出他玩玩具,但我们偶尔抬起头眼神的对视的一刹那,我觉得我的心会变得很软,我想我的孩子或许也会有感受,他至少知道我爸爸的眼神很柔和,我爸爸是爱我的。那当然有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时候我会跟他聊一聊,会很真心的去聊一聊,比如说我只要跟我闺女聊天,我一定要去捕捉她传递给我的信息,我那个哪怕只能10分钟、15分钟,在这15分钟里面,我整个的心都在体会我女儿的心。那可能我想是不是效果就更好一些,我觉得这样做可能也不见得说我有多优秀,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正常的生命状态。你爱一个人,你要跟他在一起,但这在一起并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你的心很自然地靠到对方那里去。

反正我作为一个父亲,我的审美是我不会腻着孩子,当然孩子他也不会腻着我,因为我们之间的情感模式不是那样的,但是我又相信我们的心离得很近,就像庄子说的相濡以沫不如相望于江湖。有的时候陪伴在一起,陪伴的彼此双方都是最舒适的,都是最自在的、都是最享受的,这是陪伴的最好的状态。

如果在一起疙疙瘩瘩,那说明你们需要分开一段时间,各自去冷静冷静。关键是家长你要有一个教育者的角色意识。你在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比如说你陪伴,当然作为一个亲人,父亲和母亲,你的第一反应,它是一种情感驱动,或有的时候是喜欢这个孩子,有的时候是担心孩子,觉得你学习有问题,我要去督促你。但是如果你跳脱出来,你一个教育者的这种清醒去审视这种陪伴,你都会去思考我陪伴他的目的是干什么?我陪伴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儿?我觉得可能就会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个问题。

你比如说你要,这话一说就很长了,你盯成绩,那不是你盯这一刻能盯出来的,你要盯的是什么?你要盯的是一个他的基本的习惯。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