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 106 章 106(一更)

作品:[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作者:千里江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2023-11-13| 下载:千里江风TXT下载

肥, 肥效确实足够高, 在缓效释放中足以提高不少粮食产量。

动物骨骼……

看到这里,乔琰的神思便不自觉地朝着北方飘去。

哪里能获取到动物骨骼?除却她让人在乐平养殖的猪之外,游牧民族的牛羊马匹中经冬宰杀的,肉自然是进了那些胡人的口中,可是骨骼呢?

大约除却被他们制作成骨制用具之外,剩下的部分都被埋在了草原之上。

这实在是一笔不菲的来源!

相比起如今罕有吃得起肉、收集动物骨骼不易的并州境内,胡人的吃肉完全是因为种植所得不足以填补食物所需,也确实有这样放牧养殖的环境,其中是有数额优势的。

而这些动物骨骼,正可按照这农书上所说,制作成生骨粉或者脱脂骨粉,成为肥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果然还是要打塞外的那群!

她平复了一番心绪,这才按捺住了因为打胡人的种种好处现在就出兵的想法,继续顺着这农书往下看了下去。

除却这些以当前的生产力条件也能制造成功的肥料之外,同样具有南北普适性意义的就是各种农具。

乔琰自己并不是在种田方面的专家,正因为如此,她充其量也就能记得一个载入史书、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曲辕犁而已,且此前就已经让书院内负责农学的专员进行制作研究。

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果然是不错的。

以这书中所言,选种培优需要耗费的时间至少也得五六年,这是个长期漫长的过程,要短期见效,一个最关键的操作还是深耕。

如何深耕,靠的还是各种农具。

也正是因为这农书的记载,她才意识到她此前令人制作的曲辕犁无疑是不够完善的。

曲辕犁的革新并不只是改直辕为曲辕,改长为短,使其变小后易于转弯,节省人畜之力而已,另一道改革是在其上安装了犁评和犁箭,用于调节耕地的深浅,适应不同的作物和耕地。

而配合曲辕犁使用的精耕细作的另一套体系,在书中也有记载,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环境中形成的耕耙耱技术。

何为耕耙耱?因土地翻耕后,在北方的干旱环境下会残存大量的土块,故而先用耕来碎土,再用耱来碾碎。

曲辕犁新增的犁评和犁箭,与其本身一样都是木质的,耱也只是以辕拖动的木棍,但耙上所装却大多是铁齿,与锄头一样,乃是铁制农具。

这又回到了一个问题上。

并州境内最大的铁矿,不在别处,正在雁门!

要扩大铁制农具的生产,还是要打胡人!

此时盘踞在雁门云中之外的鲜卑人,早先就已经被张辽、张杨和郭缊的联手镇守搞得有些焦头烂额的,不仅一面要防备内部的争斗,一面还因为悍将的阻拦难以达成前几年寇边掠夺物资过冬的计划,又哪里会想到现在这位新上任的并州牧想法更加可怕。

她不仅要为了确保雁门、定襄一带的矿产开采不被打扰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