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七百零一章 南北之别

作品:乱明者皇太子| 作者:二月风似剪|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2023-05-30| 下载:二月风似剪TXT下载

九边能有今日之繁华,这其实是离不开朱常洛的长期支持的。

老实讲不管是在古代的农耕文明还是近现代的海洋文明,内陆地区想要迅速发展都是无比困难的。

因为在内陆地区,想要生产出来财富几乎都要是靠天吃饭的。

老天爷心情好,愿意赏饭吃,那自然是相对轻松一点的。

一旦,有了什么天灾人祸发生,贫瘠的内陆想要靠着自身的能力完成修正,简直比登天还难。

毕竟,内陆地区除了能在地里面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刨食外,想要获得别的补给,真的是让人望而兴叹的。

而且,靠土地生存的地方,几乎都是要看雨水的,即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也不例外的。

干旱一旦发生,并且长时间持续的时候,即便能把水泵拉到田间地头去灌既,那也是杯水车薪的。

因为,水井下的地下水也总会被抽干的,过度的使用地下水去灌既农田,先不说地下水量如何,就是那灌既的成本也是让人头皮发麻的。

一旦干旱的时间过长了,那么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宁愿把地里的庄稼旱死,也不会继续像填无底洞一样的投入。

而九边的现状,显然是已经脱离了单一的农耕社会架构。

因为土豆和番薯在九边的推广,现在的九边已经满足了吃饭的问题,而朱常洛也恰恰是看在这个最重要的吃饭问题被解决之后,他才动了其他的心思。

毕竟,九边的水泥硬化路是朱常洛最早修筑的硬化路。

想要富先修路这条真理不论古今都是通用的。

只要路能修的好,货商们自然而然就会沿着这条路互通有无,把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财富在这条路上进行着置换和发酵。

渐渐的不管是人口,还是物产都会顺着这条路而聚集,财富也不例外。

所以,朱常洛也就顺势而为的在九边各镇都建立起了直属于西山皇庄的贸易市场。

而之所以没有把这些互市直接安排到朝廷之下,那是因为大明税制的弊病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旦把这些互市的管理之权给了朝廷,到时候先不说税还能不能收的问题,就以大明这二百多年来积攒出来的官僚裙带以及错综复杂的地方豪强关系,就可以把朱常洛好不容易搭建起来的台子给毁的一点不剩。

所以,在还没有完成对地方上的强势碾压之前,朱常洛必须要把一些重要的财权掌握在个人手中。

哪怕在这个过程之中,那些想要分一杯羹而不得其门的士大夫们如何抨击这些“与民争利”的行为,朱常洛依然不会为之所动。

因为,朱常洛在乎的面子和他们在乎的面子是不一样的。

他们妄想用原来的那一套欺负那些生于深宫,不体民间疾苦的皇帝的办法来忽悠朱常洛,在朱常洛这里根本就行不通。

朱常洛是知道底层的生活是何等艰巨的,也明白现在的大明的体制是何等的僵硬腐朽。